光明日报记者严伟祺
10月14日,艺术指针上海的世界上海时间上海秋夜,上海展览中心喷泉广场流淌着如水般迷人的聚焦节旋律。著名指挥家Christoph eschenbach携手安吉拉·格奥尔基(angela gheorghiu)、第届被誉为“歌剧女神”的国际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艺术为近3000名中外观众献上一场音乐与建筑之美的艺术指针视听盛宴。这是世界上海时间上海拆除围栏的上海展览中心首次将室外喷泉广场作为表演空室向公众开放。
这一夜,聚焦节音乐和灯光点亮了城市的第届夜晚空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违规三年的国际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全新的姿态回归——从10月15日到11月15日,一个月内上演了400多场演出,艺术让整座城市成为“没有围墙的艺术指针剧院”,让世界的世界上海时间上海“艺术指针”设定为“上海时间”。
15日晚,聚焦节上海昆剧团演员在艺术节现场演出《牡丹亭》。祖忠人摄/光明图片15日晚,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在艺术节上表演了《牡丹亭》。祖任重摄/光明图片
这是每个人的节日。
“这是所有人的节日!”已经83岁高龄的艾森巴赫第五次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这场户外交响音乐会是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精心策划的。音乐会上,不仅有熟悉的古典声音,还有新成立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节节日乐团带来的全球首演。这支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底蕴的新乐团汇聚了众多中外知名艺术家,是中外艺术合作的新典范。
与艺术节开幕演出同步,上海16个区还推出了广受欢迎的“艺术日空”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艺术日空”继续深化“一区一亮点一区一特色”的定位,细分并增加了特色主题,新推出了“艺术闵行上海西区”、“海派艺术季”等特色活动。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近60个优秀文艺团体将为公众带来100多场高质量的演出,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欣赏到全球艺术的前沿潮流、民族艺术的创新魅力和不断更新的城市艺术氛围。
“当前,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呈现出新的价值取向。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优质供给扩大需求,以新需求牵引供给,努力为大家发现城市、体验城市、分享城市提供最好的服务,力求在演出、展览、艺术教育等活动中延续城市文脉和丰富的城市底蕴,更好地展现对城市美的追求、高价值和温暖的表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共建文化艺术丝绸之路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本届艺术节围绕这一重要主题和时间节点,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传播叙事能力,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演出和展览。
10月19日,将演奏一首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博物馆共同创作的交响诗《丝路颂》。本次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以朱践耳、赵霖、于吉三位作曲家创作的丝绸之路主题作品为蓝本,将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一带一路”的历史脉络、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
10月19日,将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30余家演艺机构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演艺产业的新理念、新变化、新合作。同时,本届艺术节还特别上演了“丝路之光”系列演出,汇集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0余部作品。
今年的艺术节汇集了中外著名剧团,将集中77场演出。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演艺项目交易市场,本届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打造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迎来10岁生日,艺术节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推出的“青年艺术创意周”也进入了第10个年头。据主办方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9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艺术家接受委托,创作了78件作品。记者了解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今年首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征集作品,共收到来自中国、英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21个省市的313份申请。
在守正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
艺术节不仅是世界文明之花绽放的舞台,也是展示中国优秀民族艺术创新的平台。10月15日晚,由上海昆剧团世代传承的55本《牡丹亭》在上海文化广场亮相。这部中国戏曲史上的杰作,通过艺术家们保持正气、不断创新的不懈努力,以最接近汤显祖原著的方式向中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和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艺术节是展示当代歌剧创作最新发展的窗口,也是连接传统文化和多元观众的桥梁。
本届戏剧节期间,9部戏曲、曲艺精品从300余部报名剧目中脱颖而出,将从题材多样、舞台创新、哲理思考深刻等不同角度改变观众对传统戏曲的认知。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主演的越剧《苏秦》将于10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由福建厦门南音乐团演出的大型南音剧《月亮喜贵汉》将于10月26日、27日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在保留南音传统“四大乐器”的基础上,剧中引入了古琴、编钟、钹、鼓、钹等中国古代乐器,并使用西洋弦乐进行配器,丰富了全剧的音乐形象和表现力。
“地方戏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表达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平台,在汇聚世界艺术精品的同时,不断以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说。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7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