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冷月资讯官网
冷月资讯

“博转硕”为博士生和导师提供了灵活选择

时间:2023-11-30 22:00:55分类:读书来源:

为了吸引优秀学生,博转硕减少学制,为博提高效率,士生师提很多高校都实行了直接博士点,和导活选让本科生直接读博士。供灵“直博生”跳过硕士直接上博士,博转硕可以少花点时间拿到博士学位,为博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士生师提要求。

为此,和导活选不少高校制定了直博生分流制度,供灵开通了博士生转硕士生的博转硕通道,允许不适合或不想继续读博士的为博直博生转硕士生。我们不鼓励学生转专业读硕士,士生师提但我们也乐见政策放宽,和导活选允许和支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供灵

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很多直接生发现科研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有同学认为自己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方向和道路,不适合学术研究。所以有一部分直接博士生有从博士点转硕士点的需求,选择退出博士点,硕士点毕业。

作为最高学位,博士的光环吸引了很多人,有些学生读博是为了逃避就业。然而读博期间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挑战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一方面,教育部提高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博士生毕业延期和毕业案例增多。另一方面,科研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博士生毕业后并没有如愿走上学术之路。

如果没有试错和退出的机会,而是“一路走到黑”,那么很多同学可能会因为职业不匹配而错失机会,陷入发展困境。对于博士生和导师来说,博士转硕士提供了双向选择的灵活性,避免了师生不匹配带来的“相互伤害”。

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分流和退出的博士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高校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不想或不能完成博士学业的研究生提供退出渠道和分流机会,让他们“退而求其次”,获得硕士学位。同时,对于已获得硕士学位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如果选择退出,也应提供类似的分流机制。

目前高校的管理仍然以刚性约束为主,给学生提供的弹性很小。这更多的是出于管理的方便,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诉求。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服务,是高校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比如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参照博士后项目设置博士预科,提供一至两年的探索和磨合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博士点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学生觉得不合适,可以退出,转到其他项目。

一些高校之所以仍然严格限制硕士转硕士,就是怕有人钻空,担心一旦开了口子,就没完没了。不排除有些同学一开始不想读博,只是因为录取机会更大而选择直接读博。

因此,要为知识的传递设置一定的条件,以便掌握。学生不能无缘无故随意改变,否则就辜负了培养单位和导师的努力。比如可以要求学生修完硕士课程,完成硕士论文,也可以适当延长毕业期限,提高毕业要求。

一个学生不适合继续读博士,并不代表他不够优秀,更多的是因为他“被这条路堵住了”,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匹配。博士学位是科研的必备条件,但并不“优越”。同理,从硕士转到硕士也不会“低人一等”,只是对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当然,学生还是可以在硕士毕业后重新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和导师。

社会应该为硕士学位提供宽容包容的健康氛围,不应该以学位论英雄。不能因为你从硕士变成了硕士就“看不起”求职者,而应该更关注毕业生是否与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匹配。高等教育存在类似干部管理的问题,导致学生发展中的“中梗阻”,难以灵活适应。打通分流选拔渠道,实现高等教育“能上能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良)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冷月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