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冷月资讯官网
冷月资讯

网络思政,要与青年有“共鸣”能“共情”

时间:2023-11-30 21:10:16分类:媒体聚焦来源:

作者:傅红、共鸣侯耀宗(分别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网络思政

当前,青年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共情前沿和主阵地。上好新时代网络“思政大课”,共鸣要充分贴近青年,网络思政把握网络空的青年特点和规律,以优质的共情教育内容做好思想引导和价值涵养,激发网络青年的共鸣正能量。

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贴近青年。网络思政

实现价值守恒的青年前提是贴近青年。只有找准与青年的共情情感共鸣点、思想共识点、共鸣表达共鸣点,网络思政才能更好地供给青年的青年正能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地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效国家融入到奋斗之中。

找准与年轻人的情感共鸣点。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所以,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理性的力量,也要有感性的温度。要充分发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即时性、互动性的优势,加强与青少年的情感沟通,洞察青少年喜怒哀乐背后的情感诉求,运用大数据算法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真正关注青少年所想、所需、所惑,千方百计为青少年解决“急难、忧”问题,从内心深处打动和激励青少年。

找准与年轻人的思想共识点。做好青少年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工作,需要找准青少年思想共同点,用他们喜闻乐见、关心感受的方式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推进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年轻人进行全方位、深度、动态的综合分析,根据他们的喜好推送能让他们感兴趣、受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实现精准滴灌,润物细无声。

找准与年轻人表达的共鸣点。年轻人情感丰富,同理心强,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传播主流价值观。利用好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理论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直播、贴吧论坛、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向青少年传播正能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运用网络语言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生动直观的语言风格和青年“共鸣”、“共情”的话语表达引领青年、凝聚力量。

把握网络空的特点和规律,引领青年。

在全媒体时代,教育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经验,还要把握网络空之间的育人规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及时,又要注意把握“时势”和“机遇”,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和青年思想的动态变化,结合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网上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赢得年轻人的关注,而是要抓住合适的机会,把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正能量”。

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传播引导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把握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成长的规律,推送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媒体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使用新媒体驾轻就熟。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指尖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青春化”的网络产品,传递上进的正能量。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育人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差异化的信息推送,以优质优化供给替代大量内容输出,不断推动“网络大流量”向“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转化,实现网络思想政治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的多重提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少年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价值交融交流的新阵地。要抢占这一新阵地,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少年,引领网上青年正能量。

加强网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空。任何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都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全过程,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文、图、视、声”相结合,创新传播方式。同时,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传播,就要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环境,让其自然地融入青年生活,渗透到他们的内心。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的教育功能。要合理运用VR、AR、MR等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化、生动化,创作推出一批内涵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做到有思想性、有品位、青春化、在线化。要灵活运用直播、短视频、动漫、Vlog等媒体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滋润人心的精神文化基因。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团队。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由思政课管理员或教师承担,缺乏专业的网络教育团队。因此,要广泛凝聚合力,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企业、各级网络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强、感情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网络教育队伍,不断开创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局面。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7日第14版)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冷月资讯   sitemap